OA系统

技能照亮前程丨郭健鸿:从中考落榜生到头部央企签约匠人的逆袭之路

2025.07.17 浏览量:85   来源:培训中心 刘怡均

当焊枪的弧光划破车间的晨雾,20岁的郭健鸿正专注地完成一道氩弧焊作业。焊缝如银线般平整光滑,恰似他用四年时光铺就的逆袭之路——从重庆荣昌区吴家镇的农家少年,到身披国家级技能大赛荣光、手握央企高薪聘书的焊接能手。这个曾因中考落榜迷茫的16岁少年,用焊花与汗水证明:技能的光芒,永远为执着的奋斗者照亮前程。

一、岔路口的抉择

在不擅长的赛道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2021年夏天,中考成绩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郭健鸿心头——20分的差距,将他与普高校门隔离开来,但这个来自普通农家的少年没有沉沦:“文化课不是我的强项,与其硬撑,不如学门能安身立命的技术。”

亲友的推荐让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进入他的视野。当了解到智能智造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既能接触前沿技术,又能练就扎实技能时,16岁的他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拎着简单的行囊踏入校园那天,他在日记本上写下:“此处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二、焊花初绽

钢铁“绣花”里,遇见热爱与引路星光。

入学后的郭健鸿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连续两学期以第一名的成绩站稳脚跟。命运的转机在一年后悄然降临——国家级技能大师罗晓刚领衔的焊接竞赛班开始选拔,老师的推荐信上写着:“这孩子眼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第一次走进实训车间,飞溅的焊花在他眼前炸开绚烂的光。“原来钢铁也能像丝绸一样‘绣花’!”那一刻,他被深深震撼。更幸运的是,他遇见了人生的“点火人”罗晓刚。这位国家级技能大师不仅手把手教他握枪、运条,更常在深夜的车间里与他探讨:“焊接不只是把钢铁连起来,是要让它们‘说话’,告诉你什么是精准与坚韧。”

在罗老师的引导下,郭健鸿渐渐明白:那些飞溅的焊花不是高温的灼伤,而是梦想的星火;那些厚重的防护服里,包裹的是能创造价值的力量。他找到了真正的热爱——做一名能让钢铁“言志”的焊接工匠。

三、千锤百炼

三年“钢铁修行”,把汗水熬成技艺的结晶

进入竞赛班,意味着与舒适彻底告别。郭健鸿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清晨的实训车间,他是第一个点燃焊枪的人;深夜的灯光下,他还在对着焊缝反复琢磨。这一练,就是整整三年。

酷暑六月,40℃的高温叠加焊枪300℃的热浪,防护服里的汗水能拧出半盆;寒冬腊月,裸露的手腕冻得通红,却要稳稳控制运条速度;飞溅的焊花偶尔穿透防护,在皮肤上留下细密的疤痕,他只是抹点药膏继续练。“最累的时候,手臂麻得像不属于自己,吃饭时连筷子都握不住。”但他从没停下——气孔、咬边、未焊透……每次出现缺陷,他就把练习件挂在床头,睡前分析、醒后实操,直到焊缝如镜面般光滑。

罗老师常对他说:“好焊工是用焊条‘喂’出来的。”三年里,他用掉的焊条能堆满半间教室,磨破的手套换了一茬又一茬。这种“死磕”的韧劲儿,让他的技术在千锤百炼中愈发精湛:手工电弧焊的稳、MAG焊的匀、氩弧焊的精,他样样拿手,成了同学眼中“焊什么像什么”的高手。

四、熔炉锻金

阶梯式成长平台,托举起技能的翅膀。

郭健鸿的腾飞,离不开学校为技能人才搭建的“成长阶梯”。每年的技能活动周上,他从班级赛场走到校级舞台,在与同伴的比拼中打磨细节;入选竞赛班后,“培训+竞赛”的双轨模式让他得以赴安徽、新疆等地交流学习,在不同材质、不同环境的焊接挑战中拓宽视野。

备战国家级大赛时,罗老师为他量身定制“魔鬼训练计划”:每天8小时基础训练后,额外加练3小时“短板项目”;用粉笔在练习件上圈出的缺陷,密密麻麻像张地图,师徒俩对着地图一遍遍调整电流、优化手法,直到所有圈痕被完美的焊缝覆盖。“罗老师陪我熬了无数个通宵,他说‘好焊缝是试出来的,更是想出来的’。”这份师徒情,成了他坚持的重要动力。

五、赛场淬炼

从校园赛道到国家级舞台,让奖牌见证成长。

2023年,郭健鸿首次站上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舞台,便以近乎完美的焊缝拿下中职组“焊接技术”一等奖。这枚奖牌像一剂强心针,让他更坚定了向前冲的决心。

2025年,他迎来“爆发期”:3月,在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重庆选拔赛中斩获第三;6月,在同赛事“四进二”对决中逆袭夺银;紧接着,又将“巴渝工匠”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一等奖收入囊中。每次领奖台上,他总会望向台下的罗晓刚,师徒俩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有汗水的咸,更有收获的甜。

六、前程似锦

头部央企的橄榄枝,是技能给的底气。

“中核五公司希望与你签约!”当中国核工业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的招聘代表递出聘书时,郭健鸿想起四年前那个站在人生岔路口的自己。这份年薪远超同龄人的工作,不仅是对他技术的认可,更是对“技能立身”之路的最好注解。

 “四年前我以为,职校毕业能找份稳定工作就不错了。”如今,即将穿上央企工装的他,眼里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先在岗位上练精技术,将来也要像罗老师那样,做能培养更多年轻人的技能大师。” 

七、焊花里的人生哲学

把每个焊点,都当成成长的刻度。

回望来时路,郭健鸿常说:“焊接教会我的,是‘把小事做到极致’的哲学。”那些重复千万次的运条、调整无数遍的电流,磨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性。

这个曾被贴上“落榜生”标签的少年,用焊枪在钢铁上刻下的,不仅是平整的焊缝,更是对人生的注解:没有天生的 loser,只有选错的赛道;技能的火花,能点燃每个平凡人心中的不凡。

正如他在世界青年技能日那天写下的感悟:“焊花会熄灭,但奋斗的光永远亮着。”郭健鸿的故事,正照亮更多年轻人的路——在技能的赛道上,执着向前,终能焊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封面.jpg

郭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