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力谋发展 共话蓝图启新程 |我校召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2025.11.19 浏览量:6 来源:教务部 何斌雪
11月15日,学校召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校党委书记张攀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培训部副主任张晓梅,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原党委书记、校长陈保峰,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周晓峰等学校柔性引进专家出席会议,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彭刚,校工会主席毛燕飞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
会议聚焦学校发展,与会专家围绕职业教育改革新趋势、内涵建设新路径、产教融合新举措等关键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学校的发展把脉开方。
陈保峰强调,面对未来人口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不确定性,学校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进行高标准储备。在编制“学校十五五规划”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国家与地方政策导向,明确发展方向,实现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
张晓梅结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支提出做好专业结构调整的“加减乘除”。要做“加法”,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在哪,专业就到哪”;要做“减法”,优化专业布局以精准对接区域经济需求;要做“乘法”,围绕产业链、关键岗位、核心技术和地方特色构建专业群,发挥集聚效应;要做“除法”,打造特色鲜明、辨识度高的专业品牌,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
周晓峰指出,技工院校应客观审视当前发展实际,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布局。在学校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与组织机构改革相应提档升级,校区布局也需前瞻规划。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探索贯通式培养模式,并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致力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庞春认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注重以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技能教学,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教学提升,而非简单取代传统技能。专业建设既不能过于激进,也不应过度保守,特别是在新兴领域的布局上需保持适度前瞻。要科学研判专业生命周期,实现专业的动态优化与调整。
付少华提出,面对出生人口下降的客观现实,学校应科学研判并精准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坚持依托岗位需求与区域特色设置专业,整合优化现有资源。要以技能大赛为重要抓手,强化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要提档升级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以高质量教学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杨琼建议,办学过程中应系统思考如何实现“铸魂、含情、享誉、长技、共美、融圈”的育人理念。在内涵建设方面,学校规划应广泛吸纳一线师生意见,重点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与品牌班级。专业设置必须紧扣岗位实际需求,并积极推进智慧教室建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黄子华指出,在规划程序上应依次推进定位分析、资源梳理、目标设定、任务分解、清单建立与动态调整等环节;在实体内容上,要推动学业、就业、产业“三业贯通”;在特色打造上,应突出川渝地域特色、能源行业特色、人社体系特色与技工教育特色,并着力推动学校建设向智慧化、品牌化、标准化、法治化与国际化方向发展。
最后,张攀对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的盛会,专家的发言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他强调,学校各部门认真梳理专家建议,抓好转化落地。他希望,与会专家为学校发展更多建言献策、更多支招破题、更多牵线搭桥、更多加油助力。他要求,学校各部门要全力为柔性引进专家提供更好服务,共同为学校发展赋能添彩。

张攀

陈保峰

张晓梅

周晓峰

庞春

付少华

杨琼

黄子华

研讨会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