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
合作交流

深化高质量国际合作,推动高水平学校发展

2024.12.13 浏览量:285   来源:发展规划办理 于霞

近日,我校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召开了线上交流会,就双方共建国际化汽车实训基地达成一致。这是我校开展合作办学的又一次突破。今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践行“语言+技能+就业”国际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朋友圈越来越广

千方百计“引进来”。秉承开放包容理念,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先后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埃塞俄比亚等8个国家的行业、企业、院校、机构,就师生交流、技能培训、人才培养等开展对话交流活动9次,不断吸收借鉴国外成熟职教经验;搭建多元交流平台,以承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赛项为契机,邀请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8个国家的裁判、专家、选手共聚一堂、切磋技艺、互促共进。千辛万苦“走出去”克服政策障碍、机制不畅、资金短缺等多重困难,加入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赴泰国、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埃及开展“中国技能走出去”以及“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活动,与泰国北部职业教育学院一区等5家国内外院校企业签订框架协议5份。

二、坚持“就业”与“升学”并举,合作项越来越多

多渠道拓展境外“就业”路径,与日本医疗福祉人才机构、小森外语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在实习就业、语言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日本介护就业项目”“日产汽车订单班项目”1名毕业生赴朝日新闻等日本5大报社工作,3名准毕业生目前准备签订赴日介护就业协议。全方位提供国际“升学”服务,与日产自动车大学校、德国歌德学院、重庆澳利通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6家国内外院校机构开展合作,完善“德国双元制项目”“日本大学本科项目”等“国际范”项目7个,新增“中澳国际班项目”11名学生通过歌德学院“PASCH(学校:塑造未来的伙伴)项目”获得“德国青少年夏令营”全额奖学金赴德国游学,1名毕业生通过“日本奖学金”项目升入日本帝京大学攻读国际经济管理学学士学位,2名学生将于2025年赴德国参加“双元制”教育。学校成为重庆市唯一一所既具有境外“就业”服务能力又具有境外“升学”办学能力的技师学院。

三、坚持“练内功”与“树品牌”并行,影响力越来越大

驰而不息“练内功”。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涉外事务管理办法,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管理办法》《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管理办法》等,保障国际合作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科学性。强化队伍建设,邀请3名来自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与日常实训教学课堂,聘请6名多语种教师专任语言培训和国际合作工作,派送高技能教师赴德国、泰国、柬埔寨开展培训活动3人次,截止目前学校共有专兼职多语种教师18名,逐步建立起一支涵盖德、英、日的多语种、高技能、国际化专兼职教师团队。扩大招生规模,围绕语言、专业、文化三个“着力点”,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理念、日产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澳大利亚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新增中德、中日、中澳国际班4个,新增国际化技能储备人才77名,国际认证语言证书获取人数新增15名,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开办国际班的技工院校。久久为功“树品牌”。强化宣传扩影响,在官网设置“国际合作”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媒体平台,通过重庆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报刊杂志,定期或不定期推送学校国际合作情况,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积极选树立典型,在EducationPlus(第七届)中国(长沙)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上,学校国际合作成果被评为“走向世界中国职业教育方案——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优秀案例;在“2024首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中,学校中德国际合作案例被评为“中德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合作示范项目”,学校是西南片区唯一一所获此授牌的职业院校。开拓创新出经验,高质量完成市人力社保局重点调研科研课题《“一带一路”技工教育国际合作发展路径调研——以重庆市为例》,“打造国际技能合作产业学院”被列入市人力社保重点改革项目,“国际化康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评市人力社保局高技能人才发展优质论文。

图片1.png

获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图片2.png

签订仪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