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丨润心育匠才 守望花自成:优秀班主任 黄先莉
2025.11.14 浏览量:15 来源:现代服务系
在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黄先莉老师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守望者。二十二年前,当她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张张青涩而迷茫的脸庞时,或许不曾想过,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会成为她生命中如此绵长而深情的牵挂。
四十三年的人生,有二十二年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这个数字背后,是七千多个日夜的坚守,是无数个清晨教室里温暖的问候,是无数个黄昏操场上并肩的散步,是无数个深夜灯下耐心的倾听。时光在她的发梢留下痕迹,却从未带走她眼中那份对教育赤诚的光。
一、个性化启迪: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黄老师深信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面对基础、性格各异的学生,她拒绝“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而是细心体察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她为擅长实操的学生搭建技能展示的舞台,引导善于沟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鼓励有创意的学生投身创新实践。她创建的“学生成长闪光记录册”,细致记载着每个人的点滴进步与优势潜能。在她的教育词典里从来没有"差生"这两个字,只有尚未被发掘的闪光点。
她总说,有些孩子是花,春天一到就绚烂绽放;有些孩子是树,需要更长时间的积蓄才能参天。那个曾经因性格内向而自卑的男孩,在她的鼓励下成了重庆市技能大赛的金牌得主;那个父母离异后一度叛逆的姑娘,在她的陪伴下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的办公桌上,至今还摆着学生们送的各种小礼物——一个手工制作的木工笔筒,一幅略显稚嫩的画,一张写满感恩的明信片。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是一个被温柔以待的生命故事。
二、温暖式守护:做学生心灵的依靠
22年来,她坚持“陪伴是最长情的教育”。清晨教室里的问候,深夜宿舍楼的探望,节假日与留校学生的团聚,都是她工作的日常。她的办公室里,总备着红糖姜茶和卫生用品,因为知道女孩子们特殊时期会用到;她的抽屉里,永远有创可贴和常用药,因为懂得学生实训时的小磕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汇聚成一股暖流,温暖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心。对于遭遇困境的学生,她更是倾注心血,通过一次次坦诚的交流和无条件的支持,成为他们迷茫时的灯塔,脆弱时的港湾。这种春风化雨般的关怀,滋养了学生的心灵,也铸就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黄老师,我今天找到工作了!" "黄老师,我升职了!"——这样的报喜电话,是她最幸福的时刻。二十二年来,她的手机通讯录里存着上千个学生的联系方式,QQ里有着几十个班级群。学生们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生娃了,却始终和她保持着联系。有个已经毕业十年的学生在婚礼上说:"黄老师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是她让我相信,我值得被爱,值得拥有美好的人生。"
三、与时俱进:做教育创新的先行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她从不以长者自居,而是怀着谦卑之心向学生学习。她会虚心请教学生如何使用新的软件,会认真研究青年学生喜欢的网络用语,会为了一个教育难题查阅资料到深夜。她说:"教育不是单向地灌输,而是双向的滋养。我在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他们也在教会我如何保持年轻的心态。
面对不断变化的学情和新时代育人要求,黄老师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姿态。她积极研究青少年心理,探索“00后”学生喜闻乐见的育人新路径。她巧妙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互动式主题班会;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班级活动,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2024年,她积极参与第四届全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班主任赛,创新提出“书法+”的班级管理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工教育有效结合,荣获了市级三等奖,也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班主任。
四、赋能式管理:培育思辨的自由人
"我希望我的学生,首先是一个自由而灵活的人。"这是她常说的话。她的班级里,没有整齐划一的规矩,却有共同守护的底线;没有千篇一律的答案,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也教导他们理性辨析;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也培养他们担当的责任。一直致力于培养“更自由、更灵活、会思考、辨是非”的新时代青年。她的班级管理充满民主气息:班规由学生共同商议制定,班级事务由学生自主管理,重大决策通过班会辩论形成。她鼓励学生质疑与反思,在技能学习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她所带的学生不仅技术过硬,更以思维活跃、明理守信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毕业多年的学生说,黄老师教给他们的不仅是谋生的技能,更是生活的态度。那些关于诚信、关于坚持、关于热爱的品质,早已融入血脉,成为他们行走世间的底气。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她与学生们谈心的身影上。二十二年的光阴,足以让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而她,依然守候在这里,用温柔而坚定的力量,继续书写着"老师"这两个字最动人的含义。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她选择做一个耐心的园丁,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唤醒心灵。

黄先莉工作照

黄先莉和孩子们在一起

黄先莉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

黄先莉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